學校立于文化昌榮、魅力獨特的幸福之城江蘇江陰。公元1738年,“澄江書院”在江陰儒學圣地文廟誕生,歷“暨陽書院”“禮延書院”“禮延高等小學堂”“江陰縣中學”“江陰市中學”至“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2010年移址江陰申港,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古鎮之中。 清代學者、文學家、暨陽書院著名山長李兆洛先生題輩學齋,“薪木百年余手澤,文章幾輩接心傳”,江陰高中從書院期到新時期,育才無數,如今正借春風鼓滿帆,躍馬揚鞭奔新程。
邁進江陰高中大門,文化石上“今日何成”四字尤其醒目。學者李兆洛先生為了鞭策自己,書寫警句“今日何成”,幾代青衿傳誦。在李山長書寫“今日何成”近兩個世紀后,“今日何成”再度映入學府的晨起暮歸,成為師生的行動警言。汲取“昨天”的經驗,做好“今天”的功課,為“明天”的成長做準備。每一個“今天”,每一步努力,都在印證奮斗的意義,明天的成就在于今天的方向與行動。
加強黨的建設與辦人民滿意學校并駕齊驅。堅持不懈地鞏固群眾路線教育成果,扎實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結合“兩學一做”,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嚴肅政治生活作為推進學校從嚴治黨的基礎工程,切實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不斷提升黨委和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引導全體黨員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課程規劃在體現國家課程意志和學生共性需要的基礎上尊重并滿足差異需要,開發豐富、可選擇的“學科課程群”,努力建設“省、市學科基地”,走出了一條“由藝體學科特色向藝體與外語并舉,由文化學科建設向學科與信息技術結合,由課程特色形成向管理特色深化”的全新道路。 校本課程開發為個性特長發展、培養核心素養提供課程支撐,每年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校本課程,自主開發了網上選課系統。已開設100余門選修課程,涵蓋所有學科。
江陰高中書院時期,47位院長中,有探花2人,榜眼2人,進士25人。新時期,江陰高中持續實施以人為本的人才戰略,現有教授級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無錫市名教師、無錫市學科帶頭人、省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無錫市勞動模范獎章獲得者、各級優秀好園丁等七十余人,已形成一支融合各類教育精英的誠信敬業、真誠仁愛、志趣高遠、開拓進取的教師團隊,為“培養時代領跑者”提供了人才保障。
學校融道德教育于學生文化建設之中,力爭使學生的知識涵養、外在形象與美的德行結合,引導學生探索真理,探究人生,凈化心靈,提升品位,完善自我,燦爛生命。江陰高中是人口皆碑的“最有活力的學?!?,社團組織豐富,主題活動紛呈,2017年,誕生了代表青春與理想的省級品格提升項目“青年發展聯盟”,只要你做好了準備,就有一方舞臺讓你煥發眩目光華。
利用網絡便捷、高效的優勢,以家長學生為中心,及時提供與家長與學生需求相對稱的服務信息。
招生專欄是了解江陰高中和報考江陰高中的重要依據,專欄中將適時介紹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報考條件,報考日程,聯系方式等。招生按照審批機關審批的條款規范執行。
學校既有書院的古典書香氣息,又散發著濃郁的現代化文明芬芳。學校借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巧奪天工地把校園塑造成一個蓄滿文化底蘊的空間。學校的異地新建,使文化氣場更為充沛,上延下伸的歷史文脈更加清晰、完整。誠信、禮讓的季札文化,仁義、博學的孔子文化,尚德重思、治學嚴正的書院文化,多元、開放的現代校園文化,使江陰高中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都能立足歷史的厚土,開拓美好未來。
書香校園:引領閱讀,為學子營造理想的閱讀空間,讓校園永遠飄溢書香。 行風評議:依靠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樹立良好形象,促進學校發展。 教育督導:接受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評估、指導和幫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2022年2月11日,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高三年級全體教師在行政會議室召開新學期開學工作會議。長假之后的新學期,老師們也需要凝神聚氣...